琴詩書画巣    古琴音楽   中国絵画   詩・書   中国文人の世界   北京信息   パリ信息   リンク  
   古琴News | 古琴ことのは | 古琴音楽日誌(MP3,AIF)

 唐宋元明琴器流変




鄭珉[王民]中 『琴粹紀事圖録』(台北市立国楽団2000年4月発行)より 

(一)古琴的始作與定制時代
(二〉古琴與唐琴流傳於世的縁因
(三)唐琴典型器的發現
(四)唐代以來七絃琴形制特點的変化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四)唐代以來七絃琴形制特點的変化  ─明代─

  明代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後,爲了鞏固政權,継續發揚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使居住江南的古琴家來至京師開始活動,七絃琴在皇家關注之下,逐漸興盛起來,擅長古琴之士日増,到明代中期,已経發展到自天子至於庶人直至閹宦的境地,眞是上有好者,下必有勝焉。故有明一代自始至終成爲古琴音樂的極盛時期,作曲修譜,造琴之事,到清兵入關也未嘗停止。留傳至今的明代琴譜向有相當敷量,而傳世的明琴至今猶不可勝敷,其中有成化、弘治御製的有藩王寧、鄭、衡、益、[水路]王與崇昭王妃的;有名家手製的,如高騰、恵祥、祝公望、尹國成、[言甚]廷用、馮朝陽、楊椒山、王涯仙、左光斗、蕭祥生、王舜臣、金永叔、李枝、張沖和、徐嘉彦、劉師桐、宋睿、干氏、蕭敬、汪士思、巌天池、王崑一。南昌和蘇州還有兩個斲[断]琴世家,即南昌的[水余]氏和呉門的張氏,他們祖孫由嘉靖至崇禎世代製琴;此外還有些太監也造琴,如胡喜諌等。明琴的式様主要是継承兩宋各種尺度的仲尼式琴、蕉葉式、落霞式,成化御製的「洛象」、「洞天仙籟」,寧王製的「飛瀑連珠」都爲歴代古琴圖式中所未見的,除仲尼式以外的倣古之作,有倣南宋官琴「鳴鳳」的「鳳凰來鳴」,倣伏羲式之作僅見過一張。明琴的腹款有朱書、墨書與錆刻者,有龍池内兩行者,龍池鳳沼内各兩行者,独故宮博物館舊藏弘治御製琴之腹款爲墨書三行在龍池内右二左一,爲「大明弘治十一年歳次戊午,奉旨命鴻[月盧]左寺丞萬脛中製琴人恵祥斲[断]於武英殿,命司禮監大監載義,御用監太監劉孝,潘徳督造」,墨筆楷書五十二字,尤爲奇者,比琴自製成至今歴五百年未曾離開過紫禁城,這在明琴中是絶無僅有的孤例。明琴的形制風格是来自宋元,漆色主要是黒色光漆,間有紫漆朱漆之作:漆灰胎用布地純鹿角霜者極少見,偶然有於鹿角中纔響銅末之作,多用無名異,瓦灰與類似石膏者,南昌[水余]氏琴之灰胎多係生漆調無名異,而古呉張氏琴則用熟漆調和無名異,嘉靖年製的益王琴多用瓦灰胎,木胚上糊一屠紙,也是嘉靖年間之作,有的漆灰胎爲底面兩層,上層薄而細,但往往一塊塊起泡脱落,面底層黒色卻堅牢如故。明琴的断紋主要是蛇腹、冰紋與牛毛。起剣鋒的較少,有的断紋較古,甚至有蛇腹間牛毛紋,頗似唐宋古器,惟胎質鬆脆不[多勾]堅牢,在琴胚上刻横紋,或在所糊紙地上劃紋形成的假断紋也是嘉靖萬暦年間出現的。明琴的音響放果是琴人與造琴者都十分注意的問題,所以他們採用較[酉禾]鬆的灰胎,但絶大多數的明琴聲音都属於「堅清激越」,只有膠合線半鬆脱了,天地柱脱落了,オ會出現蒼古渾厚的聲音,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上述恵祥斲[断]的弘治御製琴,由於長期收在宮中,雖損一護軫而完好如新,故發音仍是堅清激越的明琴之標準聲音。所以明琴與兩宋之琴有的十分相似,而聲音卻很有差別,有的琴聲音十分相似宋琴,而断紋灰胎卻存在著差別,雖然有的明琴很像宋斲[断],只要客観的仔細研究比較,他們之間的區別還是可以發現的。明琴多有清楚的腹款,它們也應該被作爲鑑定無款古琴的典型器。総之没有比較就没有鑑別,比較是識別一切事物的好方法。

完   



 ※斲[断]→zhuo2






(一)古琴的始作與定制時代
(二〉古琴與唐琴流傳於世的縁因
(三)唐琴典型器的發現
(四)唐代以來七絃琴形制特點的変化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古琴ことのは    2000.6.15更新

  琴詩書画巣 | 古琴の調べ | 中国絵画 | 詩・書 | 中国文人の世界 | 北京信息 | パリ信息 | リン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