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詩書画巣   古琴音楽   中国絵画   詩・書   中国文人の世界   北京信息   パリ信息   リンク  
   中国絵画News | 中国絵画の流れ | 中国絵画ことのは 胸中の丘壑 | 荊浩筆法記 | 林泉高致 | 課徒画稿

 清 龔[龍/共]賢 山水画の画き方《課徒画稿》

    課徒画稿 画樹 樹を描く
    課徒画稿 画葉 葉を描く
    課徒画稿 画石 石を描く
    課徒画稿 (別稿)

龔[龍/共]賢 課徒画稿 (別稿)

起手式
  從第(一)筆學起。
  一筆,上鋭下立,中宜頓挫。頓挫者,轉折也。轉折處不宜有稜,有稜謂之偏鋒也。
  第一筆。起手法,自上而下,中要頓挫。
  二、自左而右,接處不宜結,不宜脱。
  三、三筆自左下折而上。
  自左而下者筆宜楷,自下而上者宜鋭。楷不宜板,鋭不宜単。単、弱也。
  四、四筆自上面下。一筆不能到底,故以五筆接之。至五筆,樹身成矣。樹身上狭下闊,雖稍闊莫懸(殊)。
  中二點,點在上為節,在下為根。
  根向左。根向右。
  自六筆至八筆謂之添杈,七筆自上面下復折右上。恐折處筆結,或断一断。
  八筆成樹即可點濃葉。若疎林仍須添技。
  又添大杈。
  又添小枝,小枝皆自左而右。

  樹身左邉枝自上而下,右邉枝自下而上,此添枝之要法也。
  一(上下)、二(下上)、三(上下接)、四合、五、六合、七(下上)、八、九合、十(添節)、十一(添根)。
  凡合,視前筆之曲折為曲折。
  大樹宜曲折,小樹不宜。然亦不可太直耳。太直則須一派點葉。
  杈多即先枝後身,杈少即先身後枝。
  向左樹先身後枝,向右樹先枝後身,從便也。一筆能下即下,不能到底即断一断。不可強下,強下即弱。

  筆法(宜)遒勁。遒者柔而不弱,勁者剛而不脆。一筆是則千筆萬筆皆是,一筆不是則千筆萬筆穿不是。満紙草梗無益也。
  草言太弱,梗言大硬。寓剛于柔之中謂之遒勁。遒勁之法不独畫樹。畫山畫石皆用之。
  凡樹身如人立、枝如手、根如足。俯仰向背、坐立起舞、徒倚吟望者宜有致。
  添技、枝不宜曲。
  樹身闊不宜添枝,欲點濃葉故也。
  樹身闊不宜皴皮,欲點濃葉故也。
  樹身闊處添節,下闊添根。上闊、下亦宜増闊。中一筆改為樹紋,更添數紋以乱之,此改法也。
  大樹立如偉丈夫、宜伸不宜屈。
  樹身不宜短,枝不宣長,小枝長謂之條。

皴樹
  點濃葉則身内不皴。恐皴黒与濃葉不辨。寒林則皴樹皮,以其別于外也。
  不皴樹,枝宜少。
  若露筆法則中不宜皴,恐掩好處耳。樹不皴則山亦宜飛白,即乾皴數筆不染亦可。
  皴樹身宜乾,乾皴如樹紋,湿則墨死耳。
  樹皮如染一遍二遍始厚,然須筆筆健,不健而厚謂之肉指。
  寒林或宜枯脆,加染而澗者春樹也。春樹不必點葉,深春之樹葉在樹梢。
  樹有不皴而重勾一遍者,重勾一遍始厚始老,不然単薄耳。

畫葉
  圓點,即呉仲圭點也。
  一點要圓,即千點萬點倶要圓。
  小攅三、四、五點,大攅十數點,三、四十點亦可。
  點愈少而愈宜大,大而少始疏。多宜横,氣横筆圓望之始厚。

加扁點葉
  扁點宜平。
  扁點又謂之豆瓣點,起住皆宜藏鋒。
  將筆鋒収折于筆中,謂之藏蜂。
  始而用収折法,久而自然両端無穎。
  向左式。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筆至七筆向右式。二筆左出、三筆右出。
  一山一入,大山大入,倶謂之縦横。
  一遍葉,初秋、深秋或春林。
  起手不宜重畳,重畳俟二遍三遍。
  二遍。雖二遍内仍加皴染一遍。
  三遍。一遍點,二遍淡加,三遍染。
  四、五遍。三遍點完墨氣猶淡,再加濃墨一層,恐濃墨顕然外露,以五遍淡墨渾之。

加个葉
  一筆至五筆倶自左而右,六筆後畫在左,宜飛舞。
  一、二、三、四、五、六、全。六筆全謂之一个葉。
  六筆為一个,中心不宜結,不宜散。六、七个為一攅,攅倶用写竹法。奇偶堆去亦有大小出入。
  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三个為品字,一个至五个向(左式),倶有(用)品字法。
  一遍點。小葉秋深樹。秋林。
  葉宜抱身而生不可離。雖不畫枝,其中若有枝然。
  二遍點。三、四遍點。
  不可因濃墨,真中枝朶不分。葉宜蓋小枝,不可掩大幹。老樹或掩半邉亦可。
  淡墨毎多于濃墨一渾然宜蔭在下,不宜冒出上。

加松針葉
  畫葉無名,俯、仰、平三種而已。
  (此仰)葉無可称,強名之日松針葉。以其類松針也。松針細痩而稀、生存枝抄。
  或五筆或六、七筆為一个。四个五个為一攅。向左式,一个中一筆宜長,左一右四宜短,大約如人手指然。亦用品字法堆去。
  一、二、三、四、五、六、七、向左式自上面下。
  一、二、三、四、五、向右式自下而上。
  一遍。此葉愈宜抱枝,他樹猶可,此最忌散。一樹到底須大出大入,樹杪宜鋭。
  二遍、三遍、四遍。
  一遍濃,二遍淡、三遍又淡。(先濃後淡)則不掩,先淡後濃是大病。
  垂葉宜淡在下,仰葉宜淡在上,横葉宜淡墨四出。
  向左式。向右式。

  圏點、扁點、松針葉、墨葉、散墨葉。
  點葉正派止此数種,雙勾在外。
  三株一叢,原係主叢変為各叢。
  (二)林一叢,原係客叢変為主叢、根在下也。
  松針葉為主樹,依次変去,前二叢,第一叢墨葉為主樹,第二叢圏點為主樹。可見主樹葉原無一定。

  大約樹直者宜點横葉,樹欹者、俯者宜點直葉,矯然干林外者宜點松針葉。叢中樹宜整立,近邉樹宜[足扁][足遷],雙勾樹宜(樹前)以便用它樹襯出也。大約以横點為主樹者多。
  此秋林也。筆盡筆法,墨求墨氣。筆墨相得,而畫之能事畢矣。我用我法,我法尽而我即為後起之古人,今人未合己心而欲与古人相抗,遠矣。

  横葉宜平、即樹左欹右斜而葉平正如故。直葉宣下垂,不得随枝巻抱。松針葉宜三向。三向者向上向左向右也。圏宜圓分朶。
  葉亦有向,枝向前葉不得向後,風葉、雨葉不在此例。雨葉倶下垂,風葉一向。即枝有順逆,葉無順逆。
  點葉不宜太乾,不宜太湿,乾則望之不澗,湿則葉毛而枝朶不分。間葉常中淡而四邉墨漬者何故?
  曰:此謂之墨氣、未易易言也。此非墨、此非水,用墨漿。墨漿之説另細註于後。濃有濃漿淡有淡漿,然非紫穎不可。

  淡者所以譲濃之顕也,淡不淡濃倶乱。
  大葉一層點始見本領,濃樹便有蓋藏矣。
  寧學一點不畫一樹,寧學一樹不畫一叢。
到家多亦好,少亦好。所為雲林與子久齊價。
  正派畫僅疏疏數筆,令当家望之吐舌。千丘萬壑途之人知賞焉。識者吹毛求疵,將謂去肉則無骨,異形而失神,久之未有不生厭者矣。所以宋元人出,而晉唐(之畫)高閣矣。

秋林
  葉生,先樹杪,落亦然。惟老樹先身而後技。落則技尽渉冬而身葉猶在。

大叢
  群立相依,兩欹借勢,近邉不交,在中勿離。枝参差,葉顕晦,正生奇,同則避,畫樹人,須心細。
  叢不宜方,大叢之樹,根不長。叢不宜欹,大叢之樹枝不奇。叢宜密,畑補隙。
  樹一叢至十株十數株,其中無烟而有烟,無雨而有雨,此妙在虚處淡處,欲接不接處。
  樹在樹後,雖遠雖淡,必須照應,或露根或露幹或露枝葉,還他清白,愈見深厚。

墨氣
  墨(氣)中見筆法,(則墨氣)始霊。筆法中有墨氣。則筆法始活。筆墨非二事也。
  淡樹之後復有濃樹,大叢也是合二叢三叢干一叢法。然濃樹不得太大。
  葉式惟有三(種)。俯、仰、平。梅花道人點空白勾葉皆算平式。増長改闊,加大均小,可変十數種葉式。不可太多,多則奇,奇則未免小方矣。隔叢不碍重點。
  望之蓊蔚而其中實葉。葉分明者,燥湿得宜也。點燥而染湿,湿不掩燥。點濃而染淡,(淡)以活濃。皴者聯絡干點染之中者也。點自點而染自染。則顕然兩層矣。皴、乾染也。    

多樹
  多樹一叢不宜太直,太直則板矣。此樹欹者所以譲彼樹之直也。直樹之後難安樹矣。故樹多不宜直,直樹結局之樹也。直樹之後再増直樹下妨,不得從畫屈曲之樹矣。


TOP△



 龔賢 課徒画稿   

琴詩書画巣 | 古琴の調べ | 中国絵画 | 詩・書 | 中国文人の世界 | 北京信息 | パリ信息 | リン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