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詩書画巣    古琴音楽   中国絵画   詩書   中国文人世界   北京信息   Paris信息   LINK  
   古琴News | 古琴ことのは古琴の常識と演奏 | 唐宋元明琴器流変) | 古琴音楽日誌(MP3,AIF)

 唐宋元明琴器流変




鄭珉中 『琴粹紀事圖録』(台北市立国楽団2000年4月発行)より 

(一)古琴的始作與定制時代
(二〉古琴與唐琴流傳於世的縁因
(三)唐琴典型器的發現
(四)唐代以來七絃琴形制特點的変化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一)古琴的始作與定制時代

  古琴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歴史見證之一,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音樂藝術發展的結晶。從文献記述中可以知道,琴産生於上古之世,由伏義或神農氏「削桐爲琴,縄絲爲絃」,是琴的創始,継之有「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的記載,説明當時琴是有五根絃,已具有「宮商角徴羽」五音,這大約是在原始社會時期,也就是七絃琴的原始階段。其後進入了周朝,経過文王、武王在琴上各増一條絃,成爲七條絃,解決了旋宮轉調的需要,使古琴的音樂功能達到最高階段,它難然曾経多次的放大縮小,増減琴絃,生方設法地進行改良,最終莫能改変它的形制,並且先哲就在這様的形制條件下創造出大量優美的古琴築曲。事實證明,古琴自七絃定制,成爲七絃琴之日起,它已経是一件完備的樂器了。所以歴代古琴界的先哲從來没有封古琴這様一個發生發展的歴史産生過異議。然而自一九七八年湖北随縣擂鼓墩曾侯墓出土了十絃琴,其後湖南馬王堆軑侯墓又出了一具與之相似的七絃琴後,學術界封古琴出現了不同的看法,除堅持上述看法的人上之外,有的音樂史家将両地出土的琴説成是今天七絃琴的原始形態,因此它音樂功能不高,認爲它們是法器,是巫師師[日広]用的法器,琴髄完成定型化是約在春秋之世發端,魏晋之際完成的新奇看法,從而否定了西周民歌集《詩経》當中的有關琴的記述,否定了「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磐同音」是琴與其它樂器的合奏,否定了七絃琴的悠久歴史,説七絃琴的形成比琵琶還要晩幾百年。如果這個論點成立則「士無故不撒琴瑟」、「喪服祥鼓素琴」就不能成立了,如果《詩経》、《禮記》不可信,那《韓非子》、《淮南子》又何足爲憑[口尼]?可見七絃琴魏晋之際形成之説足不能成立的,曾侯、軑侯墓的琴,是琴的一種,而不是七絃琴的原始形態。從山東女郎山戦國墓出土的彩繪鼓琴俑與四川綿陽出土的東漢弾琴俑的古琴形像可以證明,戦國到東漢的琴並不是擂鼓墩、馬王堆戦國到西漢琴的様子,就從頭到尾整體的音箱而論,山東、四川陶桶所弾的琴和流傅至今的七絃琴是一脈相承的,曾侯、軑侯的琴並非七絃琴的原始形態。若問今天七絃琴的原始形態,它就應該是女郎山陶俑之琴的様子,不過安五根絃而已。




(一)古琴的始作與定制時代
(二〉古琴與唐琴流傳於世的縁因
(三)唐琴典型器的發現
(四)唐代以來七絃琴形制特點的変化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古琴ことのは    2000.6.15更新

  琴詩書画巣 | 古琴音楽 | 中国絵画 | 詩書 | 中国文人世界 | 北京信息 | Paris信息 | LINK